如何用语言优化社区?从去年九月开始,九年级三位同学张紫泳、杜宛鸿、宋思伶就选定了《语言优化社区》作为他们毕业社区设计的课题。为了做好这个课题,她们已经完成了前期的调查研究和行动计划,读了多本语言指导类的书籍,成立了微信公众号并坚持更新原创推文。为了让服务对象能够更直接地从她们的项目中获益,真正起到优化社区的目的,寒假期间,她们通过多次的电话会议确定了线下活动的方向和计划,于是就有了2月28日的这场由她们全程策划、组织和安排的线下活动,她们邀请了增城电视台主持人森凡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品语言艺术,传语言精华”的公益讲座。
活动的小主持人宋思伶用优雅的开场先请出了自己的两个小伙伴杜宛鸿、张紫泳,给学弟学妹们介绍了什么是社区设计以及她们小组社区设计课题的选择、探究以及行动。简洁清晰的表述、贴近生活的实例让大家很快就对 “社区设计”有了了解。
这次的讲座,森凡老师先用 “梦想”这一话题打开孩子们的思路,再从专业的发音技巧、语气、说话的声音、音量等教会孩子们说话方式的不一样所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森凡老师抓住了孩子年龄阶段的特点,实际的案例以及青少年感兴趣的切入点,专业又不失幽默,简单的话语却往往富有教育的深意。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全程干货满满,复杂难懂的语言专业技巧被演绎得生动有趣。
在场的同学跟着老师练习、为产生的共鸣拍手叫好,认真投入的劲着实可爱。
中场休息时,孩子们纷纷涌上舞台向森凡老师请教更多自己遇到过的语言沟通问题。看来森凡先生的讲座真的很吸引同学们,同学们的探究精神也是可见一斑啊!
散场后,此项社区设计小组的三个孩子还单独采访了森凡老师,希望他从专业人士的角度给她们社区设计后期的展开提一些可行性的建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她们有效地帮助到更多人。森凡老师赞叹着说:“你们真的已经做得太好了!社区设计很有意义,你们今天所做的将会是你们在今后的大学和工作中都会遇到的,这将使你们受益终身。”
森凡老师还说:“我做了十年老师,去过暨大,华师大,广技师等给大学生做讲座,还是第一次面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太棒了。而全程由学生组织策划,安排得这么专业的还真是头一次见。他们还使用视频会议进行沟通,完全已经是成年人非常成熟的行事风格。这三个孩子真是太了不起了!组织能力比大学生还要强。而且她们还没有落下学习成绩。不同教育模式下造就的孩子的能力真是不一样!”
最后,三个孩子在反思时表示,这次活动不是并不是她们社区设计的终点,她们还会将自己所有的行动再次进行整理和反思,希望哪怕九年级毕业了,也还能继续将这项服务进行下去!
为她们的能动性点赞!
什么是社区设计?
社区设计是MYP九年级的学生毕业前的一项必须完成的课题。它注重社区与服务,鼓励学生探索自己的权利和责任,在社区中实施服务性活动。学生需要以个人、或者3人以内的小组为单位,以帮助社区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结合自己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通过调研、计划、行动等过程完成自己的社区设计项目。社区设计使学生有机会发展对社会中各种需要的认识,并通过服务性学习来应对这些需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有机会发展对各种学习方法(ATL)技能的深入学习和掌握。